首页 > > 教学反思 > 科学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01-13 17:20:42 本文已读 0

【6ryed.com - 科学教学反思】

6月份我参加了沈阳市学科骨干教师岗位大练兵培训活动,通过网络视频专家讲座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基本目标、理念和教学方法》和《小学科学概念的教与学》等课程以及进行了班级的研讨交流活动,使我深受启发,自己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今后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如下。敬请指导老师给予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小学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 7~9 年级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小学科学研究揭示了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的许多规律。在我们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生,包括概念的扩展和建构以及错误概念的抑制和转变。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学生的发展潜能,还证明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评测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测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质的各个方面。评测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测方法。

三、课程总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四、内容标准

(一)科学知识

内容标准中的科学知识选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自然科学中的主要领域。从这三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于儿童学习的主要概念,可以为儿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顺序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发展的过程。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

五、教学建议

(一)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概念是学生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分析教材时,需要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标准》中确定的主要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考虑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发展途径来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和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次探究活动宜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不宜向学生提出涉及复杂系统、超出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应尽可能包含定量测量和表达的内容;不宜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但是可以联系科学对他们周围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和实践,如建立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等。

(二)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以及画图、回答选择题、情境设置的预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探究式学习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一个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视证据的收集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为证实假设、回答问题而设法收集证据时,教师需要给予指导。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指导学生确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亲身的观察和实验所得,有时也包括别人已经观察和证实的实验数据等第二手资料。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要求做到所获得的数据尽可能准确;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得出;要求学生尊重事实,不人为更改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把数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于经过分析和推理,形成一定的解释。

(四)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但在获得信息和数据之后必须加以分析和推理,以得出对探究问题的回答。将从直觉中获得的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探究内容与所学概念的关联,注意使用科学分类和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的科学概念,发展元认知。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讨论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发现认知冲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不要急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讨论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评价和接纳不同观点等开放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并从他人意见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测,关注学生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形成性评测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采用多种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展示探究过程,如绘画、日记、图表、报告、小报、故事、汇报、小讲座等。科学记录和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测,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学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舞台,促使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并用教学方法去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充分挖掘校本材料外,还可丰富补充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际背景材料,使学生知道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为此我在教学中结合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问题教学法是我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

(七)教师创造性地教学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并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是否独到、有建设性或前瞻性、对题目是否能挖掘多问、多解、错解,寻找到抽象问题的实际模型或比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②教师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③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虽然教法因人而异,但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学生认同、接受、喜欢,学生才能快速吸引、记忆、联想和形成创造思维;④教学设计要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教学方案、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教学途径来实现,让学生置于主体中,找到多种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⑤教师要博学多才,将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成就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将现在科学前沿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向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


下页更精彩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