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首页 > > 语文 > 语文教学案例 > 与生活资源结合教学案例

与生活资源结合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4-01-26 08:07:03 本文已读 0

【6ryed.com - 语文教学案例】

 一 、提出问题
    “9000万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这是社会给出的评价。人之初,性本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本质区别……这是专家的观点。于是,“皮球”踢到了教育上。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透露,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累计出生9000万独生子女。9000万,这样的数据再次拷问了教育……”这则报告引起了我的深思:
曾听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女孩上二年级,患了感冒,想吃香蕉,妈妈骑车跑了好远的路买了二斤香蕉。回到家,妈妈又渴又累,自己也剥了一根香蕉吃,没想到女儿哭着扑上来喊:“你给我吐出来,香蕉是我的,你不许吃!”妈妈难过得流下眼泪。
“小公主”“小皇帝”们只知道被关心,不知关心人。也有人概括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许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没有孝心,不知道心疼人。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开发与利用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样引导学生写好表达亲情的文章呢?
于是,我决定以“亲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亲情》单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写一篇表现“我爱我家”的亲情。针对很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材料表现自己想抒发的情感的状况,我进行了一堂亲情指导课。
二、案例描述    
 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古今往来,亲情是一根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对往事的缠绵。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瑰丽的诗篇。亲情是宽容,等待,亲情是憧憬,眷恋,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请你说说看,除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外,你还阅读过哪些表现亲情的诗文?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说:朱自清的《背影》、刘恒的《生命中的伞》、刘燕敏的《母爱是一条河》、孟郊的《游子吟》、古代的《孟母三迁》等等。
我又问: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最打动读者的是什么?
 学生说:《背影》中最打动读者的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路为我买橘子”这一细节。
我趁机出示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让学生朗读这样的一段原文,“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我又问:像父亲这样的人随处可见,老师也经常叫我们写一些身旁的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作者仅仅写父亲的背影就能够让人感动呢?
学生1:概括说就是作者平时观察十分的仔细,而我们就是缺少这种精神!
学生2:那为什么在车站那么热闹的地方作者能够观察他父亲那不过潇洒的背影呢?你们可应该知道车站那可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啊,可看的美丽的背影多着呢?他就不会观察的走神吗?
学生3: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难道观察还会出错。作者在观察父亲的时候,吸引作者眼光的不是父亲的美,而是父亲对我的那种爱。而我们平时也很少去体会我们父母的爱,所以就写不出来了。像我昨天因为冒雨跑回家,见我的妈妈在家,就责怪她不给我送伞,当她拿鞋子给我时,我故意不和她说话,她一直解释她也是刚下班回家,还来不及给我送伞,但我就是不听,一直想着她如果给我洗换下来的衣服我就原谅她,她也给我洗了,如果她把我的书包拿到我的房间里,我就原谅她,如果她先和我说话我就原谅她……但我到现在还是没有和她说话。所以我们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缺少记录这种爱。
她刚一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认同的掌声。
接着我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自己父母及长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从不知道感恩。叫他写表现亲情的文章,总觉得无话可说,事实上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描写,就能打动读者。但是细节描写能不能编呢?
    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编吗?
    学生说:那样不真实、不感人、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得很对,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话,请你们想一想作者想用这一细节描写来表现什么,评一评这一细节写得好不好?
    “母亲要动手术,我被允许呆在手术室里,我看着医生忙碌着,嘴里一直唱着那首歌,歌词敲打在我的心坎上,也敲打在母亲的心坎上。至少我们还有梦,妈妈你一定要好起来。”
学生1:他想用这个细节来表现自己对母亲的祝福之情
    学生2:我认为这一细节的描写是假的,因为手术室里家人是不能进去的。
    学生3:我也认为是不真实的,因为医生做手术时是聚精会神的,不允许唱歌。
这时我说:应该说作者想要表现的对母亲的情感是真的,语言功底也很好,知道用细节描写来感动人也是好的,但这一细节的描写明显是经不起推敲的,自然也就很难打动人心了。 实亲情无时无刻不洋溢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怎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呢?
学生1:细致地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
学生2: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放过与父母等亲人相处的每一个生活小镜头。   学生3:注意积累,生活中有一点感动的东西,就要用日记等形式记下来
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4:平时要多跟亲人交流。
      ……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怎样从细微处入手用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将真情实感抒写出来呢?
    学生1:罗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能体现亲情的生活细节,筛选出最值得去写的细节。
    学生2:思考自己最想抒发的对亲情感悟最深的是哪一点,自己所选的细节是否切合所要抒发的情感?
    学生3: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描写细节。
    学生4:要将看似普通的生活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5:还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   
说得很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同样能体现亲情的伟大。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尽可能地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定格放大,运用多种手法将细节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尽量做到细微之处显真情,同时用最美的语言将自己的对亲情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我们的便是成功的。
    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生活中最感人的事情,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自主拟题,写一篇表现家庭亲情的文章。
    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看,本次教学应该说是成功的。在学生的中表现出的不再是假、大、空的东西,而是由一个个生活细节组成的体现亲情的好文章。如有一位学生在《奶奶为我梳头》中写道:“奶奶总是喜欢用一只热乎乎的大手按住我的小脑袋瓜,另一只手细细地把我的头发拢顺——她的动作柔柔的,但布满筋脉的带有皱纹的手有时会挠得我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笑个不停。我猛一回头,看见奶奶也正冲我笑,心里暖融融的。另外还有《妈妈的暖被窝》、《祈求原谅的我》、《一次离家出走》、《爸爸的眼泪》等等无不让人心动。
    看到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被感动了。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那就是让学生的父母们参与到此次中来,让他们品味一下自己孩子的文章,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对亲情的感悟。因而,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带回去给父母阅读、评改。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也是可行的,从许多家长评语中可以看出,他们被孩子的细心、懂事所感动,有的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影响,这无疑拉近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
此外,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自己如何表现亲情的,大体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1)给父母带回一件礼物,不需贵重,只须真心:一枝花,一次成绩,一件小饰品……
   (2)为父母做一件事:洗脚、梳头、剪指甲……
   (3)陪父母做一件事:同看一次他们喜欢的电视或电影,并给他们讲解,或与他们交流看法、感受。      
(4)对自己曾经伤害过父母的某件事表示歉疚或忏悔。
   (5)耐心地和父母就以前常发生冲突的一件事或一个观点交换意见,如若暂时不能达成一致,也要忍耐地表示保留观点。
(6)和父母做一个肢体态势语言的交流: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
(7)记录父母一天的所作所为,感受父母的辛劳。
   (8)观察父母:父母的眼神,父母的头发,父母的皮肤,父母的衣着……    
后来,在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反应,孩子们渐渐能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了。
 三、案例评析:
    1、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养。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通过本次的训练,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仅在中表现出的不再是假、大、空的东西,还懂得去爱身边的人,这是本次教学的亮点。
2、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此次课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学生们认识到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要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又源于生活,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亮点,便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3、此次还使学生们认识到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生活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如旅游归来,我们记住的可能只是一朵花,一株草;与友人分别后,记住的可能只是他的某一个习惯性动作或富有个性的语言。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真实、生动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写具体、细致,进行必要的“定格放大”,真切、自然的情感便会自然流淌于笔端。
4、此次也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以感恩的心态看待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学会了以满含幸福的情怀去抒写平常的事情,学会了摒弃自私自利、感情虚假等不足之症。并在实践中去体会、品味亲情的伟大,学会以行动回报亲情,在无形之中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5、虽然在本次的教学中,老师已经尽力教导学生去领悟身边的爱,但因为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所以对这样的亲情体会并不深刻,这也体现现在学生情感的缺失,不是通过一节课便可以解决的,还有待于老师、家长、社会的进一步努力。
 

下页更精彩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