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首页 > > 语文 > 高一语文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发布时间:2015-01-30 14:00:29 本文已读 0

【6ryed.com - 高一语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领悟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理解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借助讲学稿的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章可循,上课期间,有事可做。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感价值观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 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六、教学策略 :

(1)创设情境,在配乐朗读中体会,领悟作者的情感。

(2)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激活学生已有体验,让学生有发现感和成功感的愉悦。

(3)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说到荷花,我们还会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白天的荷塘如此优美,夜晚的荷塘,在柔柔的月光下是否更美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欣赏荷塘美景,去追寻作者寄托的情思。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朱自清是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这对全面、正确评价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

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朗读训练(8分钟) 

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25分钟)

提问:这三段主要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4.5.6三段中,学生认为是写的美的地方,并说明它美在哪里?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所认为的美,其实就是散文的语言美和画面美。通过这一环节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对语言美和画面美的赏析。

⑴语言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叠词

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结合这三段的叠词,总结出叠词的作用——增加了文章和谐的音乐美 。

课外拓展:

《迢迢牵牛星》中的大量叠词,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请学生试着赏析《迢迢牵牛星》叠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②通感:

明确通感的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课外拓展: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注意积累。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学以致用:在讲学稿上,当堂造句,巩固消化,锻炼文笔。

举个例子:你笑的很甜。

⑵画面美

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详见板书。

根据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

课外拓展:

实施启发性教学,如下: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品位语言美,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3、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摘抄本课的生字词语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内容,请你整理一下你的观点并形成一篇读后感

4、课堂小结(5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重点对荷塘月色的优美语句的品读和对通感修辞手法的讲解,以及叠词的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上,尽量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相互结合。

九、板书设计:

 

杨燕洁


下页更精彩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