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首页 > > 历史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方案

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1-05-04 13:32:52 本文已读 0

【6ryed.com - 七年级历史】

课题名称

《大变革的时代》

 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初学历史,一些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小故事等资料入手,逐层深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资源

 地图册、教师自制课件、形式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立木为信”的故事(课件中视频或学生讲述)

2、提问:“立木为信”让谁树立了威信?

3、导入新课: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这要从生产发展说起。

教学活动2

 

(二)指导阅读,自主探究

 1、多媒体显示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后学生思考:

 (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铁农具?在什么时候使用范围扩大?

 (2)、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2、多媒体显示图片:《二牛抬杠》学生思考回答: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牛耕?什么时候牛耕进一步推广?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 多媒体显示图片:《都江堰现状全景图》《李冰父子像》或多媒体视频《都江堰》

(1)、这幅战国时期修建的、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叫什么?是哪个国家修建的?

(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李太守”、“伯禹”分别指谁?后人为什么这样评价李太守 ?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这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课件小结:上述图片反映的是生产领域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思考:生产变革与变法的关系?

 5、师: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多媒体视频《商鞅变法》

    阅读课本第38~39页,尝试着找出商鞅变法的下列内容——

   时间、改革者、诸侯国名称、支持者、改革内容、改革的作用。

6、利用课件分析变法历史影响:

     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

教学活动3

 

(三)活动(小结):寻找变革

 本课讲述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等属于生产方面的变革,封建地主、农民的出现、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的确立等属于政治上的大变革。生产的大变革必然引起政治上的大变革。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回味,巩固提高

   课件展示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