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 写作指导 > 小学指导 > 积累,丰富习作之源

积累,丰富习作之源

发布时间:2015-02-07 10:59:48 本文已读 0

【6ryed.com - 小学指导】

语文教学,说起来很简单,听说读写,其实很难。叶圣陶老先生一语中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故物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教会学生能读会写,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然而,在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到写都会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真情可抒发。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导致动笔时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有话写不具体,不会合理表达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学生没有习作素材,也就无从下笔。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键还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的源头活水,要想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由此可见,生活是学生习作素材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学生深入生活,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五彩斑斓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学生写作就不再是“难为无米之炊”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积累习作素材应从家庭中,生活里,社会上做起,那么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习作之门也就开启了。

一、感受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也就是说,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体味亲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丰富的素材

比如妈妈时常提醒你:“过马路时要小心!”“字要写端正!”“把头抬高!小心近视”……其中包含了多少关心和爱护啊!再比如参加家庭大扫除,写一篇相关小日记。

我开着“灰尘歼灭机”——一把鸡毛掸子,在空中对“蜘蛛大将”发动猛烈的攻击,结果击毙了两只蜘蛛;同时顺手牵羊,对吊扇上的“灰尘基地”发起了前面攻击,战果显显著。老妈启动了“灰尘灭杀炮”——一块大抹布,对个个地方惊醒了全面进攻。“灰尘灭杀炮”果然厉害,只见它所到之处,灰尘无不纷纷“缴械投降”,桌面沙发又恢复了原有的光泽。接下来,爸爸开着“灰尘终结坦克”——一把大扫把到各自的阵地发动猛烈反攻,灰尘个个见势不妙,纷纷投降,最后我们决定送它们去下水道。尽管我们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我们收复的失土,乐在心中。最后妈妈高兴地宣布:“本次战斗结束!”是啊!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那么,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事事可入文。

二、体验酸甜苦辣的学校生活

生活是习作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习作内容就越饱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的时间长,与同学接触的机会多,发生的事情也就五花八门了。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细心地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才会让学生有下笔如神之感觉,才会让学生倾吐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我在课间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打篮球,他们也打得很起劲。为了让学生在玩中习章,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就对学生们说:“今天这节体育活动课,我们班举行篮球比赛,谁想参加?”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表示要参加。我就选出几个篮球高手参加比赛,让没有参加的学生当拉拉队,请体育老师当裁判,要求他们不但要仔细观察赛场上的灌篮高手,还要观察拉拉队员们的表现,最后评出“最佳球员”。球赛后,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围绕篮球写一篇习作。生活中的涓涓细流就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学生交上来的文章,语言鲜活、情感真挚,真正地达到了“我手写我心”的境界。有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篮球场边上站满了自己班人,同学们都为自己喜欢的篮球高手加油,呐喊助威。其他班的同学也围过来了,他们有的则是过来凑热闹,有的站在场边焦急地等待着球赛的开始,有的争执着谁会赢。随着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猛虎队的队员抢到了球,他左冲右突,终于来到了篮球架下,用力一跃,只见篮球在架子上转悠了几圈,掉了下来,球没进。“哎”观众发出了可惜的声音。雄狮队的队员趁着球掉下来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球抢了过去,赶紧往上一投。进了!他们领先了2分。猛虎队的队员把球又抢了过来,正当被对方左右围攻时,他做了一个假动作,飞奔到了篮球架下,一投,还是没投进。比赛越来越激烈……这样的体验,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充满真情实感。

三、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熔炉,铸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单调,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我们老师带领或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用心去领略生活的真谛,感悟生活的美好。如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人今夜为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一个惊喜。洗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妈妈的当时的神态、动作。用心体会妈妈的思想感情。这一任务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后来,同学们兴致勃勃告诉我,他们在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秘密,领悟到妈妈的辛苦,妈妈当时的喜悦和激动……结合这次实践活动,我就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学生由于选角度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学生将自己的真切的情感与思想倾注于习作的字里行。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的:

今天放学,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不寻常的作业——给妈妈洗脚。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立刻开了锅:干咳声、嘘声、大笑声连成一片,有的同学还连连做呕吐状。

晚上,当妈妈得知我要为她洗脚时,她是满脸的不解,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她才半推半就地答应了。我高兴地打来一大盆热水,放在椅子前,对妈妈说:“妈,泡泡脚。”我先把妈妈硬拽在椅子上,再帮她挽起裤脚,脱下袜子。她的腿有些僵硬。我看着妈妈,她的眼睛直勾勾看着我,说:“你今天怎么了?走开走开,我自己洗,脚脏着呢!”“妈,您照顾我们辛苦了,就让我洗一次吧!您只管享受享受。”我一脸坚定地说。我把妈妈的双脚泡在水中,轻柔地搓着。“呀,这是什么这么硬,在脚底下。”突然妈妈像触电般,将脚从水盆里抽出来,溅得我满脸是水。“妈,你怎么了?”“妈妈脚痛。”我低头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发现妈妈的脚跟处有一道道沟,纵横交错,如蜘蛛网,隐隐还渗出了血丝。“妈妈,这是怎么啦?”妈妈淡淡一笑,说:“小时候,妈妈给你洗脚,你总是不老实……这样的体验,学生的习作才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家庭中、生活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厚积就一定会薄发。让我们炼就一双慧眼,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发现,理解感悟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库。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言之有物,文采飞扬,熠熠生辉。

郑美云 


下页更精彩 1 2 3 4 5 下一页